剧情介绍:
导演:胡雪杨
编剧:张献 余云
编辑: 贺子壮
摄影:高子逸
美工:郭东昌
作曲:苏隽杰
录音:詹新
剪辑:沈传悌 范桦
化妆:殷丽华
服装:庄培玲
道具:韩伟祥
照明:王多根 刘国华
拟音:张永梅
置景:赵有华 候福兴
烟火: 吴庆云
副摄影:曹伯华
副美术: 韩莎莎
特技摄影:杨瑞康
制片:沈儒梅
演奏:上海电影乐团
指挥:王永吉
3主要演员
编辑
修晶双.... 乃青
孙淳 .... 嘉东
赵英 .... 琪琪
金梦 .... 阿秀
韦力 .... 乃力
史蕾 .... 文文
李志舆.... 杜先生
俞洛生 .... 金医生
谢德辉 .... 岳母
姚承德 .... 橄榄头
买健 .... 阿四
罗罗 .... 周旸
唐婧莹 .... 冰冰
郭海彬 .... 肖主任
4故事梗概
编辑
出国热潮带来了一大批“留守者”。乃青就是一位丈夫远在美国旧金山的“留守女士”。
深夜,乃青在英语新闻里听见旧金山发生大地震,她惊慌失措地冲上一辆出租车直奔电信大楼。越洋电话接通,一个女子的声音传来,乃青刚要问丈夫陈凯的去向时,磁卡耗尽了,她满腹狐疑地走出大楼。出租车司机嘉东好心地等着她,把她送回了家。
第二天,乃青请弟弟乃力陈凯拨个电话,通知陈凯晚上把电话拨到好友琪琪那里。琪琪开了一问酒吧,7年前,留美的父母一定要她离婚才给她办移民,可是7年已过,她仍在等待。酒吧里,琪琪陪着乃青喝咖啡。电话来了,丈夫的声音使乃青痛苦的脸上泛起了幸福的红晕。
一夜,琪琪把所有“留守人士”聚集到酒吧,等待她母亲为她移民的消息,琪琪放下电话抱住女儿哭泣,宣布签证已办妥。嘉东开车送大醉的乃青回家;嘉东请爱好音乐的乃青听音乐会,两人陶醉在斯美塔那《我的祖国》的旋律中;嘉东在自己的小屋中向乃青谈起自己在日本留学的妻子,说她嫁给自己时还很年轻,22岁就生了儿子,虽不漂亮但很可爱。两人谈得很投机,嘉东下意识地拍拍乃青的头,挑出一张唱片放进唱机,竟是《我的祖国》。
乃青离开了挽留她的嘉东。陈凯与杜鹏的太太同居,杜鹏专程从美国赶来,以担保乃青赴美为条件,以求挽救家庭。乃青伤心地告诉琪琪,琪琪指着当年因自己要求离婚而意外变成植物人的前夫,劝乃青宽容,只要活着就可改变一切。
琪琪终于走了,乃青与嘉东在海边默默拥抱。嘉东的妻子突然归国,整容使嘉东心中的妻消失了。乃青怀孕,当她打电活通知嘉东时,嘉东的妻子接了电话。乃青想起旧金山地震之夜,她终于做出决定,与杜先生达成了协议。嘉东闻讯赶到机场,飞机已经起飞。乃青告诉嘉东姐姐怀孕之事,嘉东默默无语,泪水缓缓落下。
修晶双
修晶双,1962年出生,黑龙江省伊春市人。
她从小喜欢文艺,爱好广泛。后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经过系统的学习,毕业后为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演员。修晶双是一名话剧演员,主演过话剧《消失的雨点》等,她曾获得过上海“白玉兰”奖。修晶双还大量涉足影视界,她先后曾在《暖流》、《钢锉将军》、《魔窟中的幻想》、《把他们都杀光》、《大潮汐》、《火种》、《血流》等多部影视剧中扮演角色。
修晶双戏路较广,适宜扮演各种身份、性格的人物。
1991年她在胡雪扬的处女作电影《留守女士》中扮演女主角乃青。
这是一位丈夫在国外,而与一司机偶遇、相爱,一度从丈夫被叛的阴影中走出来,但并没有彻底解决自身的危机的女性。这是一个心理活动颇多的角色,在表演上有相当的难度。修晶双细心揣摩人物内心世界,体会人物感情,将人物复杂的情感体现在一举手一投足上。
她成功地刻画了人物,体现出人物自身情感和困惑和失落,及最终决定去寻找自我价值。胡雪扬因该片获第十二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提名,而修晶双因在该片中出色的演技而荣获第16届开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孙淳
1956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的一个革命干部家庭,母亲是小学教师,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1978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第二年便在影片《见习律师》中饰主人公言文刚,表演的质朴,真实引起了广泛注意。毕业后,被分至峨嵋电影制片厂,不久在《锅碗瓢盆交响曲》中饰经理牛宏,此时的表演有了很大提高。1986年,陈凯歌的《大阅兵》中扮演了孙放,表演获得了成功。后来孙淳又在都市生活片《太阳雨》中饰广告设计师,他抓住了角色的感觉,将现代都市勇敢向上却又困难重重的人物形象成功的表现出来,该片引起了较大的反响。1988年在心理题材片《死期临近》中对表演有的新的探索,饰演有事业心却变态的杀人犯王克伟,他还参加多部电视剧的拍摄,《今夜有暴风雪》、《皇城根儿》等。其中因《皇城根儿》获第三届中国电影表演学会奖。另外他还主演和参演了许多在观众中反响不错的电影,如《留守女士》、《大撒把》、《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蝴蝶的微笑》等。
A型血的孙淳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将事业视为职业,每次演戏都是身心上的一次自我解放,让执着与潇洒同现于观众眼前,孙淳善于塑造潇洒英俊,具有阳刚之气的中青年男子形象,是一位优秀的性格演员。
第十六届开罗国际电影节(1992年)最佳影片(金字塔金奖)